病假康复期不同意调岗是否可以赔偿
1、如果用人单位在病假康复期间不同意转岗而辞退,员工可以要求赔偿。由于岗位调动是一种劳动合同的变更,用人单位需要与劳动者协商同意,一方不同意,不能调动岗位,用人单位因劳动者不同意岗位调动而解雇是非法解....
间接杀人判决的时间取决于情况,具体如下:
1、情节严重的,处死刑、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。例如:
(一)以金钱、奸淫、报复正义行为、毁灭犯罪证据、嫁给他人、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杀人;
(2)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杀人,如烈火焚烧、长期冻饿、逐渐肢解等;
(3)杀害与之日夜相处的亲人、著名家、军事家、知名人士等特定对象,造成强烈的社会震动,影响不良杀人;
(4)造成多人死亡、导致受害者亲属精神障碍等严重后果的杀人等。
2、犯故意杀人罪,情节较轻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刑。司法实践主要包括:
(一)故意杀人防卫过当;
(2)义愤杀人,即被害人恶贯满盈,其行为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,其私自处死,一般是父母对不义儿子的行为;
(3)激情杀戮,即没有杀人意图,但在受害者的刺激和挑衅下失去理智,失去控制并杀死他人,必须具备以下条件:第一,行为人的情绪必须因受害者的严重过错而剧烈波动;第二,行为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,暂时失去理智,失去或削弱其识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;第三,它必须在愤怒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施。
(四)被委托杀人,即根据被害人的请求,自愿帮助其自杀;
(5)帮助他人自杀的**;
(6)生母溺水婴儿,即因无法抚养和照顾面部等不良主观动机而杀死自己的婴儿。(但是,如果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,发现自己生的是女儿而溺水,其主观动机极其卑劣,则不能以故意杀人罪的轻微情况来处理。)
间接故意通常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下:
1、为了达到一定的非犯罪意图,放任一个危害结果;
2、让另一个危害结果发生,以实现某种犯罪意图;它可以分为情况:
(1)放任同一对象可能造成的另一个危害结果,以追求某种危害结果;
(二)对一个对象实施犯罪行为时,放任对另一个对象造成的伤害结果。
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区别
1、认知因素不同,直接故意包括两种情况:知识可能性和知识不可避免性,间接故意只知道一种情况;
2、危害结果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。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的发生,即放任结果的发生,不在乎,容忍和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;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放任结果发生时,希望结果发生或知道不可避免的发生。
3、对于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定罪,是否发生特定的危害结果也有不同的意义;
4、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。
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
第二百三十二条 【故意杀人罪】故意杀人的,处死刑、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;情节较轻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